最近穿越小说很火爆,这本大明:我哥是于谦就写的非常精彩,作者是鹤舞,主角是于恪,讲述了:站在你面前的是:至圣先师的缔造者,大明帝国的构造者,永乐皇帝的合作伙伴,瓦剌,蒙元的掘墓人。吏部的最佳朋友,户部的最强对手,兵部的最大敌人,三杨口中杀之而后快的大恶人。朱瞻基的手足兄弟,王阳明的授业恩
第九章 恩助之情
雅阁。
鲤鱼客栈掌柜的亲自送上茶水和几样糕点瓜果,然后规矩退了出去。
被派回江浙的沈旺,已踏上了行程。
沈銘与于恪相对而坐。
稍作寒暄后,两人换了称呼。
沈兄,恪弟。
以表亲近。
眼见时机成熟,该谈正事了。
“恪弟,为兄此行而来,正是为了精砂粒糖,不知可有合作的意愿?”
沈銘开门见山,正色道。
昨日铺子里的事,他多少了解了些,虽无法肯定精砂粒糖的利润,但合作总是没有问题的。
利润高,沈家占的份子就少点。
利润低,沈家占的份子就多点。
都不会吃亏。
“赚钱的事,只要有本钱,就能迅速铺展开来,我为什么要把钱分出去?”
于恪没有正面回答,笑了笑道。
过百倍的利润。
一两银子,做一回,就能变成百两银子,再做一回,就能变成万两银子,有三回,赚个百万两银子,只是时间问题。
“恪弟,出身于书香门第,对生意之事看来是不甚了解的,在这片土地上,能赚大钱的生意,从不是那么好做的。”
沈銘见事可谈,嘴角微微上扬,隐晦道:“总少不了眼红的人,若是一般人眼红,大可以一笑而过,但若是权贵,恐怕就没那么容易解决了。”
国朝商税虽少。
总归还是要交的。
搞起精砂粒糖生意,难免会有超出寻常的大额税流入户部。
以户部官员的精明,必然会注意到,然后产生觊觎之心,暗中敲诈、下绊子是难免的。
只是如此倒也罢了,可户部不少主事官员背后,站着朝廷实权人物。
这些人物,要么是从靖难死人堆里爬出来的,要么是生性贪婪狡诈的,个个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。
一旦投来目光,这生意啊,再赚钱,恐怕也难做。
“这么说,沈兄的背后,站着能解决这些事的人?”
于恪没有否认,饶有兴趣道。
权钱。
永远是权在前,钱在后。
之前就是在担心这个,准备想出解决办法再赚钱。
现在来看,似乎不用再想了。
有人主动送上门了。
而且。
真能分出点钱,和某些权贵打通关系,殿试上捞兄长的事,也能简单些。
“皇宫、东宫、内阁、朝廷,沈家皆有门路。”
沈銘心中有点惊讶,但心情很是愉悦,坦言道。
这恪弟,年纪轻轻,却没有丝毫桀骜之气,对生意场、官场中的门道,似乎并不陌生。
很是不一般。
不过,和明白人说话,就是舒服。
“沈兄,不妨细说一二。”
于恪眼睛一亮,亲自为其添茶,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。
要是能让这四方同时发力,在御前保下兄长,机会是极大。
“皇宫里,当今陛下最器重的太监,内官监太监郑和,与沈家来往密切。”
沈銘知晓此刻是彰显能力之时,毫不避讳道。
国朝从开国以来,对太监的评价极低。
太祖皇帝、建文帝,及当今陛下,皆不喜太监,唯恐太监干政。
所以。
三朝以来,太监基本只学规矩,不学知识,造成有名的太监屈指可数。
但在如此逆境下,依然有位大太监凭能力出位了。
那就是郑和。
从青年起,就侍奉着那时的燕王,当今的陛下,知兵习战,故而在靖难中立下功勋。
因此得到当今陛下的赐姓,靖难之后,以太监身份,受命祭祀当今陛下乳母冯氏。
在永乐元年,经荣国公、黑衣宰相姚广孝的引荐,成为菩萨戒弟子,法名福吉祥。
后来选为国朝正使,屡下西洋,备受当今陛下信任。
而沈家与郑和,正是在这一次次下西洋中,提供出海远洋之物,帮助归国西洋货物贩卖中建立的。
关系称得上密切。
“继续。”
于恪眼睛越发明亮,按耐住激动道。
这位有名的大贤太监。
能在殿试时出言的话,恐怕兄长命可以稳下来了。
“东宫里,左春坊大学士、兼任翰林学士,杨士奇,沈家对其有恩助之情。”
沈銘继续展示能力,豪情万丈道。
恩助之情。
举子,并不是个个有钱,甚至有很多,相当的穷。
穷,但又想进京赶考时,寻求功名怎么办?
那似沈家之人,就会在此时出现,提供金银、马车等一应之物。
要是举子没能考中进士,那就一拍两散。
要是举子顺利考中进士,被分配到哪地当父母官,那么,就该回报了。
当官。
尤其是当一地父母官,可不是孑身一人的。
像什么师爷、幕僚、账房,乃至于厨子,都需要自己准备或招募。
而新进士的回报,就是师爷、幕僚、账房、厨子等位置,皆由沈家来安排。
之后,怎么捞钱、怎么分赃,各有一套规矩。
除以上两种之外。
就是不分配地方官位的,也就是被留京入翰林院当庶吉士。
这位置怎么说呢,会在殿试前三名中产生,相当清闲,而且没什么油水可捞,整天除了看书就是修书。
但朝廷中有言道:“非进士不入翰林,非翰林不入内阁”。
有着“储相”之名。
这时。
似沈家就会主动撤去一切安排,不但不会要求任何回报,相反会给出一笔钱,留作新翰林在京安家之用。
数千年来。
国朝一讲“恩”,二讲“德”。
如此恩德,新翰林又如何能忘记,又如何能不报?
如若有一天,沈家有难事,必定会出手相助。
有许多新翰林就盼着早日把这份恩情给还了,以防之后有大祸。
金钱易还,恩情难还,不外如是。
恩助之情,在国朝内,是正式的生意,但没办法,朝廷都默许了。
显然。
沈家对杨士奇的恩助之情,还没有消耗掉。
于恪觉得耳熟,在心底默默让小艺查询了杨士奇之人。
得到的结果,令其瞬间狂喜。
这可是“三杨”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