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评酱
好看的文学小说书评分享

革黎一 一灾变后五十年:手电筒都算高科技小说在线免费阅读

第3章 昆仑垭口

“乌斯高原新长城”不仅名字如同长城一样,连造型也颇为相似,都是依托两侧的高山,在山口筑起的条带形防御工事,它如同一个大坝一样拦在山口中。不同的是,新长城是一个现代化的立体防御体,其外壳由钢筋混凝土构造,内部设有各式大炮、堡垒、壕沟和机枪阵地,还有发电厂、医院、兵营和餐厅等配套设施,甚至还有一个兵工厂。新长城本来是用来防止难民越境的,后来随着局势紧张才逐渐武装化和堡垒化,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样子。

尽管看起来固若金汤,但在现代化武器面前,这种类似二战时期才有的堡垒其实不堪一击,一枚精确制导炸弹就可以将之摧毁。但是在大灾难过后,尤其是前期的大空战过后,人类已经无法驾驭像是精确制导这类的尖端武器了,所以二十一世纪的步兵就只好像他们上个世纪的先辈一样,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攻击和守卫这样的堡垒。

坦克群在进击到前沿后,与堡垒中的大炮展开了猛烈的对轰,堡垒的混凝土被打得碎石四溅,坦克群中也不时有坦克被击中而发生猛烈的爆炸。但双方谁都不肯后退一步,就像两个打架用头互相撞击对方的人,就看谁的头先被撞破了。

在坦克与大炮对轰的同时,双方的步兵也展开了惨烈的激战,敌人的士兵在守军密集的机枪火力网下发起了人海冲锋。尽管他们如同风吹麦秆一样一批批得倒下,但后来者仍然会踏着前辈的血迹冲锋。

守军毫不示弱,猛烈地向敌人发起反击,机枪连续不断地向外射击,直到枪管打得通红不得不停下来,大炮因为射击得过于频繁,以至于弹壳堆成了一座座小山。。

战斗只进行了半天,在太阳还没有升起到正中间的时候,敌人的伤亡已经接近三万人,但他们也成功地冲到了堡垒的下方,在射击死角区域建立起了阵地。

战斗的激烈程度完全超出了垭口防守指挥员的预料,他一面不断根据前线形势的变化调整部署,一面催促通讯部门向上级汇报情况。按他的预计,照这种形势发展下去,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,这个垭口都防守不了三天。可是他从上级那里得到的答复是——没有援军,因为全线告急!

尽管为了这场战争做了充分的动员,可是没有人能够预料事态会发展到这么严重的地步。

在灾变之初,华夏国的救灾措施就完全是以拯救人们的生命为出发点的,他们通过发达的交通系统把尽可能多的人口和粮食运往高原,所转移的工业也主要集中在与民生相关的领域,而武器装备和军事工业则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,因为没有人预想到在这种情况下,还有人会发动战争。当时的华夏国还可以生产拖拉机,但是已经造不出坦克了。

尽管拥有着世界上最充足的人口资源和粮食储备,但他们的武器却显得相对匮乏。战争之初,华夏国的武器装备只够武装三百万职业军人,直到后期,他们才通过残余的工业能力制造出能够武装接近一千万人的装备。虽说扩充了七百万军队,可是这些新扩充的军队大部分只配备了基本的步枪和手榴弹,好在他们面对的敌人也不再是灾变以前的水平了。

就在漂亮军发起地面进攻的同一天,其他国家的军队也几乎在同时从四面八方向乌斯高原发起了进攻,而守军方面只能以三百万正规军和七百万预备役迎战。

华夏国一千万陆军被分配到了乌斯高原的四周,在漫长的战线上阻击双倍于自己的敌人。

此时的战争模式几乎已经退回到了一战的状态,双方都没有多少空中力量,全靠陆军对抗。但与一战不同的是,战争的进度被大大拉快了,因为双方都没有太多时间,如果不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,那么最后将没有赢家。联军来势汹汹,但是补给匮乏,所以他们只求速胜。守军也明白这一点,所以对他们来说最好的策略是拖延时间,但是眼下的形势却不允许他们这样做,因为他们的内部发生了骚乱。

原来接受的近两亿难民因为不满对他们的资源分配不足,在战争爆发后就爆发了叛乱。他们组织起了各种各样的武装队伍,在内部大肆破坏,华夏人只能一边应付四面围攻,一边平息内部叛乱。

当时华夏国的人力资源并不匮乏,他们有超过一亿壮丁可以动员,但最大的障碍是武器供应不足。因为大量的军事工业被遗留在了平原地区,这个想当年可以制造航空母舰的国家,现在却连生产步枪和大炮都十分费力。有限的武器生产还要优先供应前线,所以国内的治安武装几乎是拿着冷兵器在对抗叛军,当然叛军所使用的武器也几乎都是冷兵器。

这时候的难民叛军几乎成了土匪,他们人数众多,几乎是四面开花,而且烧杀劫掠完全没有底线,抢劫粮库、破坏电网和交通线、杀害贫民,这导致华夏国的战争潜力迅速下降。剿匪工作又是非常困难的,因为乌斯高原高山纵横,叛军很容易化整为零逃匿其中,清剿作战的效率十分低下。

如果守军不能在短时间内击败联军,那么内外危机将很快击垮这个国家,所以双方都只能只求速胜。

开战的第一天双方伤亡人数就超过了五十万,随后的一个星期里每天的伤亡人数都有几十万。

联军中实力最强大的是漂亮军,他们火力充足,人员训练有素,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竟然从国内运来了数千辆坦克。要知道这一切在灾变后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,因为现在在海上航行的话人们必须全程佩戴防毒面具,否则暴露在高浓度的氧气中超过一个小时就会晕厥,超过两个小时就可能死亡。虽然将人口收缩到了乌斯高原,但华夏国并没有放弃其他地区的领土主权。在战争爆发前,仍然通过卫星图片和航空巡逻监控着低海拔地区的国土,敌人想在守军的眼皮子底下把这么多装备运到内陆,靠海运是完全没可能的。这些装备是漂亮军以运输难民的名义,通过他们强大的空中运输能力偷偷摸摸完成的,而以他们现有的能力,要把这么多装备万里迢迢运到华夏国,称之为倾其所有也不为过。

两百敌万人在坦克的掩护下,从五个方向进攻乌斯高原,昆仑垭口就是他们的主攻方向之一。昆仑垭口是通向乌斯高原腹地的必经之路,攻下这里后漂亮军的机械化坦克军团就可以长驱直入。

战斗已经进行了五天,依托坚固的堡垒,守军还能勉强维持,但已经渐渐露出疲态。地堡中的炮声已不像白天那么密集,后方的炮火支援已经停息快一个小时了,机枪的扫射声也已不再连续。在遭受了无数颗炮弹的打击后,堡垒已经残破不堪,有些掩护重炮的钢筋混凝土顶板厚度超过两米,竟然也在不断的炮火打击下被掀开了。

如果堡垒被攻破,那么守军将无险可守,他们只能退守后方的大山里,这样的话几乎就相当于是把通路让开了。

指挥员让通信兵再一次联络上级,得到的答复是一支二十万人的部队已经在后方集结,准备与来犯的敌人在平原地带决战,让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坚守到次日清晨,等后面的部队部署完毕后他们才可以撤退。

部队伤亡人数超过两万人,战士们连续奋战已经疲惫不堪,而漂亮军的炮火却好像一点减弱的迹象也没有。守军伤兵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后方,而后方对昆仑堡的支持,仅仅是派出了几个批次的螺旋桨战斗机对敌人的阵地进行了轰炸。以现在的形势看,如果不立即撤退,守军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。

早上最后一支预备队被派往了前线,此刻指挥员身边只有一个警卫营。

轰!轰!轰!

这是工兵进行爆破的声音,自从敌人在堡垒前沿占领了一块阵地,就不断派工兵实施爆破,虽然他们已经炸开了几个口子,但幸好还没有炸到主通道。如果被他们发现主通道,那么潮水般的漂亮军就会涌入地堡,那时守军就只能与他们进行短兵相接的巷战了。

指挥员所处的位置在堡垒的最底层,这里防守最为严密,将是堡垒最后被攻克的地方。指挥所可以听到上面传来的隆隆炮声,但只要上层的守军仍在抵抗,他们暂时倒是不会受到什么威胁。

在接到上级的命令后,指挥员沉重地敬了一个军礼,仿佛他真的已经站在上级对面了一样。他的这种不同寻常的凝重感瞬间传导到了周围,嘈杂的指挥所瞬间安静了下来。

指挥员平静地从墙上取下自己的钢盔,又从弹药柜取出了一支突击步枪。他的这一举动瞬间引来了警卫营长的警觉:“首长,你?”

“把警卫营召集过来。”指挥员沉稳而有力地命令道。

不一会,警卫营的三百人就集中到了指挥所周边的过道里,首长在这里对他们发布了自己最后的命令:“同志们,敌人的攻势很猛烈,上层的同志们打得很辛苦,上级让我们坚守到明天早上,我们必须坚决完成任务,同志们有信心没有?”

“有!”响亮的回答响彻整个地堡。

“让我们去吧,您参加这样的任务太危险了,我们的部队还需要您来指挥呢。”警卫营长焦急地说道。

指挥员淡淡一笑,道:“身为军人哪里有怕危险的,仗打到现在,部队已经不需要我指挥了。”

警卫营长不觉心头一震,可随即他就明白了他的意思。堡垒被攻破以后,部队将以个人为单位与敌人进行惨烈的巷战,那时确实不再需要什么指挥了,将军准备以必死的信念完成上级交给自己的最后一个任务。

凛冽的肃杀感瞬间弥漫在所有人的心头,尽管他们是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军人,但潜藏在这支部队骨子里的血性只要一瞬间就可以被点燃。八十多年前他们的先辈凭借简陋的装备,在三八线刺骨的寒风中战胜过堡垒外的敌人,现在的他们也一样能!

继续阅读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