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穿越文,千万不要错过紫烟阁的叶重的《大明战神朱祁镇》又名大明战神朱祁镇的妖孽人生,主角是朱祁镇。书中主要讲述了:“陛下……”。六人之中,英国公最为年长,已是七十五的高龄,身上厚重的盔甲,压在他这老迈的身躯上,已经不堪重负。这次小皇帝出征,他实在是放心不下,才腆着个老脸,一定要跟着的。他一直端坐着,让同僚稍安勿躁……
《大明战神朱祁镇》 免费试读
“陛下……”。
六人之中,英国公最为年长,已是七十五的高龄,身上厚重的盔甲,压在他这老迈的身躯上,已经不堪重负。这次小皇帝出征,他实在是放心不下,才腆着个老脸,一定要跟着的。
他一直端坐着,让同僚稍安勿躁。然而等朱祁镇一露面,英国公再也绷不住自己压抑的情绪,老泪纵横。
英国公深知打仗不是儿戏,当日朱祁镇动了御驾亲征的念头,他是劝诫勿要亲征的群臣之一。他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,是在尸骨累累的战场上走过来的人。当今陛下年幼登基,长在深宫之中,哪里知晓战场上的险恶,又哪里通晓兵事。
只是他辅佐过老朱家的三位帝王,老朱家的血气他知晓,年轻君王要挂帅亲征,这份气魄胆识,在老英国公的心中,是中意的。
当年太祖以草民之身打下天下,开创了大明这万世基业,勇武谋略自不必提。
太宗以帝王之身,五度亲征漠北,封狼居胥,军功不逊卫霍。迁都北京,立下了天子守国门的典范。
太宗文皇帝当年在大漠喊的那一句:日月山河永在,大明江山永在。让年轻的英国公深深的感受到了气壮山河的气势。
那时候的大明军队,多么的意气风发啊!
当今天子的父亲宣宗皇帝,少年跟随其祖父太宗,也是战功累累。继位后,不费吹灰之力就瓦解了汉王起兵谋逆。
就算是其祖父仁宗武功不显,但也是个知人善用的好皇帝啊。
老子英雄儿好汉,就是因为自己效忠的老朱家皇帝,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,所以英国公才会在半截身子都入土的情况下,跟随当代君王正统皇帝朱祁镇出征。
他能图什么,一生戎马,累累军功,国公之身,余荫足以让后世子孙过着富贵荣华的日子。
他不过是放心不下年轻的皇帝陛下,英国公希望他能像其祖辈一样,建立起属于他自己的文治武功。
本想着,皇帝陛下这趟御驾亲征,有自己在身边看着、护着,怎么的也不会出什么大岔子的。
然而年轻皇帝听信奸佞,让一个酸腐秀才出身的宦官瞎指挥,自己这个百战将军,随行的一干重臣,连见上皇帝一面的机会都没有。如今二十万大军折损一半,剩余将士又士气低迷已无战力,这让他死后如何去见老朱家的几个主上啊。
“张老,朕知错了……”,朱祁镇先开口认错,然后急忙快步上前,扶住这个颤颤巍巍起身的老将军。
朱祁镇清楚土木堡之变明军全军覆没的原委,文官与武将功勋的矛盾,导致大军行进路线被瓦剌知晓。
英宗把军权交给了门外汉王振是主要原因。
仁、宣两个皇帝,也就是英宗的老爹、爷爷,为了平息频繁的战事,安抚民生,发展经济,选择了战略收缩,勋贵武将们疏于战阵,部分将门子弟如同他这个皇帝一样,初上战场,军队整体战力远不如前,也是部分原因。
但当下局面,根本不是深究这些的时候。好就好在穿越的时间点不是最糟糕悲催的时候,明军尚有十万残军,随行出征的朝臣,还没被几日后的乱军给屠杀殆尽。
朱祁镇现在的当务之急,就是把这些人给带回去。要不然,等待他的不是俘虏就是幽禁。
听到认错的话语,英国公再次老泪汹涌,就要跪下。
在这封建王朝里,云端之上的帝王能在臣子面前承认错误,是需要多大的勇气,多么的难能可贵。
朱祁镇自然不会让英国公下跪,对他这个后世而来的人来说,道个歉啥的,才多大点事。英国公在军中德高望重,如今自己这个皇帝在军中威望大减,还得靠他来撑着自己呢。
“陛下,退回居庸关吧”,邝埜也含着泪水,他这个兵部尚书当的憋屈啊,自出征起,连一点话语权都没有。
为了在这几个重臣面前流露真情感,朱祁镇脑海里拼命想着眼前这几人,正常发展下去的话,几天后除了户部尚书王佐捡回一条命,其余五人皆要死翘翘。
朱祁镇顿时眼眶变的红红的,“诸位爱卿,我朱祁镇年少轻狂,错信奸佞,至此局面发生,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。”
“陛下……”几位重臣顿时跪倒在地,痛哭流涕。
君臣抱成一团,痛哭流涕,场面很是感人。
可惜这个时候不能拍个小视频,传给三军将士们观摩。
看着几人嚎啕大哭个没完,朱祁镇心里想道:好了,差不多了,赶紧商量着怎么溜吧。
“诸位爱卿,先商量撤军事宜吧。”
有了朱祁镇这句话,几位大佬立马精神焕发,讨论了起来。
“樊忠何在?宣他进来。”朱祁镇说道。
后世记载中,樊忠天生神力,勇武过人,耍的一手好锤,是英宗朱祁镇的驾前护卫。也是这把大锤,一锤锤死了大太监王振,最后掩护英宗,被乱箭射死。
没过多久,朱祁镇就看到了一个身披重甲,足有一米九高的虬髯壮汉出现在他眼前。壮汉“砰”的就跪倒在地,“末将樊忠,拜见陛下。”
“锤子呢?怎么没带?”朱祁镇问道。
“额”,樊忠一愣,觐见陛下,哪能带上兵器。一时间他不知道任何回答。
朱祁镇很快就反应过来了,“朕准你带上兵刃,进入室内,贴身护驾,去拿你的武器来,站在朕的身边。”
樊忠顿时磕头谢恩,这是陛下对自己何等的信任,才会给自己这样的恩宠。
他赶忙去取他的一对大锤来贴身护驾。
曾经的雇佣军经历,让朱祁镇对周围的环境观察的特别敏锐,就朱祁镇现在这副躯体,一个暴起的太监都能把他给咔嚓了,这兵荒马乱的时候,朱祁镇可不想刚开始就不明不白的有个意外。
几位大佬在听到朱祁镇亲口说的撤军这句话后,就一直在讨论着,过程中,习惯性的无视了朱祁镇这个皇帝。
这也不能怪几位大佬,谁让朱祁镇自出征起,就挂着名头不管事呢,发号施令全部由王振代劳。
朱祁镇听他们讨论的是全员退回居庸关,还是留下部分人马在土木堡拒敌。
全员退回居庸关,怕被也先捕捉到走向,然后一路追击。
自出征起,瓦剌仿佛处处洞察先机,明军一直被牵着鼻子走,事有蹊跷之处。
如果留部分军士在土木堡拒敌,佯装大军还在,能拖住一阵子时间,给大军创造充足的撤退时间。
但几日前,断后的恭顺侯吴克忠兄弟带领的上万军士,被瓦剌军提前埋伏,领兵四万赴援的成国公朱勇、永顺伯薛绶,也是有去无回,战死沙场。
再加上现在土木堡内的大军,已经是断水状态,清水河被瓦剌军队牢牢的把控着,要想取水,必然要与瓦剌军正面对战。
然而现在明军士气涣散,几位大佬又只能摇摇头。
留人断后只是白白送命。
旁听的朱祁镇很清楚原本土木堡接下来的事件走向。王振这个大太监按兵不动,瓦剌太师也先假意议和,十万明军移营到清水河畔,被瓦剌军埋伏,大军溃散,重臣勋贵绝大数都死于乱军之中。
历史上就没有像英宗这个“大明战神”这样,一战就做到了,一送就送精光,一败就败到底的“伟光”事迹。
“游牧民族就像一阵狂风,刮完也就过了,我们现在应该果断放弃辎重与这座土木堡,急行回撤居庸关,只要全军回撤,水源也不再是困扰我们的问题。然后我们倚靠居庸关天险,再抵御瓦剌追兵。”
看着大佬们讨论的这么热烈,朱祁镇发表了自己的观点,作为后来者,清楚未来全过程的他,提议自然是最明智正确的。
然而,几个在激烈讨论中的重臣就没仔细听他说的话。
“啊,陛下,你说什么,你身体抱恙,先回去休息吧,撤军事宜交给我们这等臣子来给你分忧吧”,英国公轻声关切的说道。
随即他就转过头,对着几人中的一个,中气十足的大吼道:“你特娘的,你知道个球,瓦剌人马背上长大,行动迅捷,我大军要是在怀来卫停靠,那跟现在在土木堡驻扎有什么区别。”
瞧着英国公跟人骂架的模样,朱祁镇心骂道:我靠,这死老头,刚才还在自己身前颤颤微微,像是马上就要嗝屁的模样,现在估计给他塞个姑娘,他也能行啊。
就在几人激烈争论时,服侍朱祁镇的小太监已经把朱祁镇起身去见朝臣的情况,向厨房的王振汇报了。
王振赶紧放下撸起的袖子,匆匆的赶往大厅。这是他最怕的场景,陛下要是不出面,他就能以皇帝之名号令三军,但陛下要是亲见朝臣,那他说的话,这帮匹夫怎还会放在眼里。
赶到“战场”的王振,用他那尖锐的嗓门高喝道:“荒缪,我大军自京师浩浩荡荡开拔,如今尔等这帮朝臣武将无能,致使我军损兵折将,却还一直想着撤退,至陛下的威名不顾,你们就这样当臣子的吗?”
顿时,原本吵杂的大厅,安静下来了。
堂堂一品国公,首辅,大学士,尚书,被一个三品的司礼监太监给喊的不敢说话了。
朱祁镇心里那个气啊,你们这帮人怎么这么怂呢?
可心里一想,这也不能怪他们,自己这个皇帝以前宠信这死太监,他的话就等同于自己的话,他的意思就是自己的意思,朝臣们再争,也是无用,反而会被问责降罚,久而久之,这帮重臣,自然不敢在自己面前,与王振针锋相对了。
英宗啊,你造孽啊,我又得收拾你留下的烂摊子了。
小说《大明战神朱祁镇》试读结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