悬疑小说《我当调查员那些年》 强烈推荐大家阅读,作者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十分给力,主角是张羽。书中主要讲述了:我就找了一个旅行团,给我推荐了几个有在沙漠穿行,这次也是去罗布泊旅行的驴友。我们结伴去,当时是八月份了,正好是去沙漠的好时候。我们经过一路颠簸,终于到达目的地附近了。把我的骨头都快颠的散架了,我们在附……
《我当调查员那些年》 免费试读
我就找了一个旅行团,给我推荐了几个有在沙漠穿行,这次也是去罗布泊旅行的驴友。
我们结伴去,当时是八月份了,正好是去沙漠的好时候。我们经过一路颠簸,终于到达目的地附近了。
把我的骨头都快颠的散架了,我们在附近的旅馆休息了一晚,准备第二天去。
就这样度过了一个晚上,第二天队伍里资历最丰富的老杨,他提议我们找个向导。
这样一路上就会方便很多,老杨已经快六十了,看起来身板还是很结实,精神抖擞,透过厚厚的眼镜镜片似乎可以看到他双眼里充满的智慧。
这时我们队伍里的另一个成员开口道“那我们应该去哪里找啊,我们在这里人不生地不熟的。”
说话的是陈鹏,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,二十多岁的样子,听说想要这一篇论文,然后就和我们一起组团来了。
这时,老板听到我们的谈话,朝我们看了过来,老板是汉族人,和我们交流也很方便。
“你要是有合适的人,就给我们介绍一下,该给你的那份钱,一分也不会少你的。”老杨开口说道,看起来老杨很有这方面的经验。
那个老板听完以后,喜上眉梢,一脸市侩相,他高兴的搓了搓手说道“几位朋友这是哪里话,既然大家都懂规矩那么就方便多了,我来给大家安排。
老板招呼了一个伙计跑了出去,不一会带回来一个留着山羊胡,头上扣着小方帽子的当地人。
他和老板打过照顾以后,看向我们,“你们好,接下来就让我来给你们带路吧,我可是已经带领过很多批人了。
你们放心,我不会问,不会看,也不会说,只要你们别少了我的那份钱。”
这说的都是什么跟什么啊,我都没听懂这说是什么意思,能把普通话说的带东北腔,又带点四川腔,你是跟谁学的普通话啊,是不是被坑了。
正当我们在犹豫钱够不够,要给这个向导多少钱的时候,队伍里的另一个人开口说话了“多少钱,给个数,我都包了。”
我们齐刷刷的看去,这是一个短发美女,穿的比较随意,只是比较高冷,一路上只和我们说了几句话。
不到必要的时候不开口的那种,我们也懒的去搭理她,虽然她的声音很好听,但是我也不愿意接她的话。
这时气氛也比较尴尬了,我们都没有开口接她的话,向导也不清楚我们到底是什么关系,也没有轻易的出声。
最后还是我开口打破了这个尴尬的局面,我说“我们也不能白占你的便宜,接下来我们会给你背行李,提着包。”
虽然有人给出钱的感觉很好,但我们都是男人,都是有尊严的,也不能这么掉价,最后我想出了这个折中的办法。
毕竟这时候谁也不太富裕,那个短发美女听完以后,也爽快的点点头,我本来打算问她的名字,但是看着她这一副表情,我还是自觉的闭上了嘴。
这时在旁边察言观色的向导也看明白了“远方来的尊贵的客人啊,其实我家里养了十几只骆驼,可以给你们来驮行李啊。”
我们几个男人狠狠的瞪着他,向导识趣的转过头,我们听到他在嘟囔“一只骆驼也要不了你们多少钱嘛,看在胡大的份上,打个折也不是不可以的嘛。”
我们补充了一下物资,然后就跟着向导出发了,这一路上这个向导的嘴就没闲着。
给我们介绍各种尝试,以及应付有可能发生的情况,如何应对有可能遇到的驻军。
告诉我们去过遇到了罗布泊镇的边防军就说是去 若羌县或者路过就行,我们分开走,一会在东面汇合。
在当时查的比现在严多了,只要不往军事禁区和保护区里闯,一般都没事,沙漠那么大,能和另一队呢碰到的几率简直为零。
据这个向导说,真正的核爆地区是在沙漠西部,常年有军队驻守,现在的罗布泊是中国唯一拒绝外国人进入的地方了。
好在一路上我们有惊无险,成功避开了所有的搜查,我们成功的踏入了罗布泊。
我们加着向导一共六个人,理所当然的租了六匹骆驼,我坐在骆驼上闲着没事给它喂了一个馒头。
我本以为这会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沙漠,没想到还有这么壮观的雅丹地貌,一望无际的沙子和遍地的石头。
我朝天空望去,一阵刺眼的阳光耀的我都睁不开眼,这里的天空清澈无比,这个季节的天很蓝很高。
沙漠里的气温很极端,白天可以达到三四十度,晚上可以达到零下,白天穿单衣,到了晚上就需要穿棉袄了。
在新疆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,早穿棉袄午穿纱,围着火炉吃西瓜,就可以看出沙漠昼夜的温差很大。
而这一切都是沙石白天吸热比较迅速,所以比土地的温度高很多,到了夜晚,地球表面向空气进行热辐射,空气对流,沙石和地面附近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,又由沙石向空气成降温传递。因为当地地面景观主要是荒漠,热容量小,所以白天吸热快,升温快;夜晚则是放热快,降温快。
这个现象在我国的新疆地区比较明显,还有就是沙漠上空中的云比较少,挡不住阳光,更挡不住紫外线,所以在非洲的朋友就会晒的那么黑。
我们刚踏入沙漠的边缘就感到沙漠中的阳光晒在皮肤上的灼热,虽然我们全副武装,带着头巾和墨镜。
好在现在还没有起风,没有风沙,可以欣赏一下戈壁荒漠中的风景,不时可以看到几株沙棘。
据向导介绍原来沙漠地区周围有一些湖泊,后来由于沙漠面积扩大,湖泊逐渐干涸,沙漠地区降水较少,湖泊得不到水补充,蒸发量大,含盐量逐渐增大,干涸后就形成了盐碱地。
他在回忆道“我还记着我小时候在湖泊里游玩,里面清澈见底,还有在啃食水草的鱼儿,后来塔里木河两岸的人口越来越多。
他们肆意改变修建水库截水、决堤引水、建泵站抽水,最终让这个湖泊干枯了。
为什么阻挡风沙的红杨和红柳也都枯死了,唉…一切都回不去了。”
这个年长的向导说话时眼光充满留恋,怀念。
是的,他说的没有错,一切都回不去了,罗布泊曾经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。
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的水域。世界著名的探险家斯文·赫定曾在20世纪30年代时乘小舟进入罗布泊,最终罗布泊被写进了他那本闻名世界的探险书籍《亚洲腹地探险8年》。
书中是这样描绘罗布泊的:罗布泊像座仙湖,水面像镜子一样,在和煦的阳光下,我乘舟而行,如神仙一般。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,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……
可见在1920年时候罗布泊的储水量该相当可观,向导曾经见识过罗布泊的美丽,也经历过湖泊的没落,直到现在彻底变成一片盐碱地。
前后落差太大,任谁也无法接受自己的家园变成了这样。张骞当年路过此地时,也被罗布泊的美丽所惊艳到,绿意盎然、水草丰盈,绿洲附近的珍禽异兽。
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古国便是建立在罗布泊的基础上,八零的时候一批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闻名于世的楼兰美女古尸。
不过楼兰古国的灭亡至今还是一个谜团,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,没有人能说的清。
剩下的都只是后人的推测,不能还原真相,只能推理出最符合逻辑的猜测,最令人信服的说法。
其实在来的路上我们已经商量过了,如果可以的话就一起去楼兰古城遗迹去看看。
反正来都来了,也不差这一时半会了,我来罗布泊纯粹是闲的,老杨是怕以后没有机会了,在死之前也要来看看,别给以后留下遗憾。
陈鹏是为了写一篇什么论文,而那个短发美女和另一个中年大叔,他们两个人来罗布泊是什么目的,这就不知道了。
我们五个人都是一个人出来的,之前谁也不认识,是为了路上互相有个照应,为了安全起见才凑成块的。
这里面还属于年长的老杨知识渊博,给我们讲了很多有关西域的知识,从历史到民间野史。
给我们讲了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故事,在在西汉昭帝元凤年间,由于楼兰、龟兹等西域小国勾结匈奴,并斩杀汉朝来使。
最终引发的大汉的不满,最终斩杀了当时的楼兰王。
双方的矛盾就是从这时上升,楼兰勾结匈奴打劫大汉商队。
大汉也不惯他毛病,直接派兵打了过来,最终以楼兰的失败告终。
小说《我当调查员那些年》试读结束